黄灿然:半斤雨水
近来我频频跟雨遭遇,
好像它不知怎的要来改变我。
今天我上山,又碰到它,
当我走进一个密林遮蔽处,
突然一阵喧哗,
远远看见一片蒙蒙雨
像晨雾穿过树林
徐缓而至,下雨的范围
只有半个蓝球场那么大,
当它逼到我面前,
我本能地往路边侧了侧身
让它过去,一滴也没沾;
接着又是一阵喧哗,
又有一阵蒙蒙雨
徐缓而至,像一位跟在姐姐背后的
美丽而温顺的妹妹。
我来了灵感,改变主意,
我想既然我有这个缘份
要一而再地跟雨遭遇,
既然它不知怎的
好像要来改变我,
我就索性让它
淋个够,跟它
溶为一体吧,这念头
刚萌生,我已
上前将它拦住――
我没有拦住它,
它穿过我,像穿过一棵树,
在我身上留下约莫
半斤雨水,刚好足够
将我淋透。
徐敬亚:天平般精细的感觉
初读这首诗,感到一个人能把雨水感觉得这么准确、细微,令人吃惊。诗人遇雨后的那种8岁儿童般的游戏小心理,一直在内心作祟。这种“逆反”或“试新”的心理在普通成人身上也常常一闪而过,虽然留存得非常短暂。全诗,明亮……光滑……愉悦……这就是最初的读后感,一见钟情。
细读之后,才感到诗人用心良苦。
前后两次遇雨,诗人几乎用了同样词语。都是“蒙蒙雨”,都是“一阵喧哗”,都是“徐缓而至”,都是“好像它不知怎的要来改变我”。四句八处重复,不是偶合,是诗人的故意。
重复,是为了对比。第一次是本能的躲避,后一个是来了灵感。
“像一位跟在姐姐背后的美丽而温顺的妹妹”――这个灵感几乎造就了一首诗!这样的灵感涌起,刀山火海在诗人面前也变得合理。
在偶然的物我相遇中,诗人最终与雨溶为一体。在人面前,自然界显得如此巨大,仅仅不足“半个蓝球”大小的半斤雨,足以把一个人全部淋透。人太小。
半斤,体现了诗人天平般精细的感觉。假想,改成《一阵雨水》,这首诗可能失掉50%以上的味道。
──────
延伸阅读:
关注我,点击最上端蓝字“黄灿然小站”